古涿鹿究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2017-12-15 15:59:23 来源:涿鹿资讯

       古涿鹿,是黄帝战蚩尤、战炎帝、所居、所都之旧地。虽其史事距今已有4700年左右的历史,而今人述史释地,仍不免提而论及。
    但,对涿鹿这一古地所在地理位置的解释,从古至今多有不同之处。总括起来,有以下数说:    一,涿鹿即彭城;  
    一,涿鹿在涿郡;  
    三,涿鹿即今之宣化;  
    四,涿鹿在今涿鹿和怀来县;
    五,涿鹿即今之河北涿鹿县。 
    以上五种说法,严格地说,没有一种说法是完全准确的。有的是明显的错误说法,有的是似而非,有的可算作“近是”,但不准确。那么,这些不同的说法为什么产生,又为什么错误或不准确呢?这,就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因为,每一种说法的产生,都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说涿鹿即是彭城,源出于《世本》。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引《世本》云:“涿鹿在彭城南”。《世本》,按司马贞言,是“楚汉之际有好事者,录自古帝王公卿大夫之世,终于秦末”的书。这就是说,《世本》成书时间为西汉初年。因其成书年代也算比较早的,故后世史地学家们述史释地,亦多有引录。如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六朝陈顾野王的《舆地志》、宋李防的《太平御览》等。今人吕思勉先生也主此说,言黄帝战蚩尤之史事,当在彭城。他在《先秦史·五帝事迹》中说:“张晏云:‘涿鹿在上谷’。此自因汉世县名附会。……服虔谓阪泉(按:应为‘涿鹿’。此处作‘阪泉’者,为吕先生之笔误),地名,在涿郡,自较谓在上谷者为近情。然以古代征战之迹言之,仍嫌太远。《御览·州郡部》引《帝王世纪》曰:‘〈世本〉云:‘涿鹿在彭城南’,实为最近之”。
    涿鹿一名,商以前为竹鹿,春秋战国之际,史家言黄帝战蚩尤及炎帝事,有一些按“竹鹿”之音,分别记之以涿鹿、独鹿、浊鹿、浊漉、独漉等许多名称。如《庄子·盗跖》:“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战国策·秦策》:“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曾被认为是与《竹书纪年》同时出土的《逸周书》于《尝麦解》中记:“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荀子·成相》记为“独鹿”:“刭而独鹿弃之江”;古逸诗《独漉篇》则记为“独漉”:“独漉独漉,水深泥浊”;而山东银雀山出土的《孙膑兵法》竹简,则书为“黄帝战蜀禄”…… 
    这些书都产生在西汉以前的历史上,虽在涿鹿这一地名的写法上各有不同,但都记黄帝战蚩尤是在涿鹿,没有一个人、一本书说是在“彭城”的,岂有秦汉以前的古人述史言事,而按汉世县名附会之怪理?故,吕思勉先生说张晏言涿鹿在上谷是“因汉世县名附会”者,乃为张晏之冤枉。张晏生在三国时期,他说黄帝战蚩尤之涿鹿,其古地在上谷郡,不仅有先秦诸多史籍为依,更有了解实地情况为据。因为,张晏是中山人,其出生之地距涿鹿这处古战场,只不过一二百里之遥。以张晏言,远比南人言北地要了解实际情况多。 
    古彭城,即今之江苏省徐州市,古为大彭氏国,春秋时为宋邑,秦始置县,曰彭城。相传,唐尧时曾封颛顼玄孙彭祖于此地,因而得名。彭祖大约于养生之道有研究,故善于保养身体而比较长寿。后世的巫史神仙家,便言其寿活八百多岁,《神仙传》、《列仙传》所云即是。而其所据,则又以巫史所记祭祀内容的《山海经》。因《山海经》有轩辕之国,“其不寿者八百岁”之语。《世本》作者独出心裁,以言奇而示广识,云涿鹿为彭城者,盖由此种神巫之作,曲相附会。  
    说古涿鹿即涿郡者,初为服虔。《史记·集解》注云:“服虔曰:‘涿鹿,山名,在涿郡”。对此,司马贞在《索隐》注中早已作了纠正:“涿鹿,或作浊鹿,古今字异耳:按《地理志》,上谷有涿鹿县,然则服虔云在涿郡者,误也。”然而,服虔之误,事隔1700余年后,又有人倡之而为新发现。由是,古涿鹿究竟是涿县还是涿鹿之争,又见诸于各种报刊杂志。王畅在《“涿”字之谜》、《涿水·督亢·蚩尤坟》、《释“涿”》三篇学术论文中,就力主“涿县古为涿鹿之野一说。所不同的是,服虔议山名而立论,王畅改以按水而立说,说涿水是“源于涿鹿而流于涿县”,故涿县古为涿鹿之野。那么,这条涿水是从哪里流到涿县的呢?王畅经过三篇学术论文的“设想”,“进一步设想”,继“而推衍之”,云:“涿水源出涿鹿山,辗转经过山谷中而流于涿县,即按圣水的基本流向”。“至于出涿鹿山最后而注于 水之涿水,即便是郦道元的考据不错,那也是河流改道变化以后的事”了!  
    这种毫无任何历史依据,更无科学道理的文章,为什么能在比较有影响的、在国内外广为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呢?究其因,就是蒙了一些既不知历史地理、又不了解历史地理和地质学的人。王畅说郦道元所记的涿水源于涿鹿山而注入桑干河(水),“即便是郦道元考据不错,那也是河流改道变化以后的事”了。言外之意,即是说:郦道元不过是生在1400多年以前,而黄帝战蚩尤是4900多年前的事,你知道在郦道元注《水经》以前的3000多年历史上,涿水不流向涿县吗?  
    要弄清楚在轩辕黄帝生活的时期,涿水是不是流向涿县,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涿水,从其源头阪泉,到其注入桑干河,都在新生断陷盆地——怀涿盆地之内。这个盆地是新构造时期以来,由于受喜马拉雅运动的波及而造成,即大约从6700万年前开始而继续到现在。它又是明显地有着继承古构造特征的构造运动。现在,涿水源头海拔约800米左右;涿水与圣水之间的分水岭在东西灵山之间。东灵山海拔2303米,西灵山海拔2420米,分水岭海拔为1570米左右。不用说,涿水现在是不会跳起到半悬空中,越过比它的源头还高770米而落入圣水谷的。那么,在古代能不能呢?回答是肯定的:同样不能!  
    我们按1953年至1954年,和1971年至1972年地形变复测的结果表明:“泥河湾盆地与涿鹿盆地之间,存在一条北东向上升带,与盆地东北部山地连成一体,构成正向运动区,其上升幅度0.2~l0毫米”。与此相反,“盆地内侧则为负向运动区,下降幅度由东向西逐渐加大至20毫米”(引自宋津生、王宪瑜:《泥河湾石匣里桑干河峡谷的地貌分析》,原文载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1版《第三届全国第四纪学术会议论文集》)。这里所说的盆地“北东向上升带”,是指盆地北东方向的大马群山一带,而非盆地南沿的太行山脉;而盆地内侧的“下降幅度由东向西逐渐加大至20毫米”也表明:泥河湾盆地以东的涿鹿盆地下降幅度为小,向西到阳原县的泥河湾盆地才加大至20毫米。我们姑且以山地上升和盆地下陷的最大数值相加,依每年3 0毫米进行推算而来减低涿水与圣水之间的分水岭高度,即使这样,往前推25 000年,涿水仍然还越不过这条分水岭而流到涿县去。因为即使这么算,在25000多年以前,东西灵山间的分水岭也仍然要比涿水源头高出20多米! 
   王畅同志依现在的地图上无涿水之名,就断言涿水已经“干涸或漫涣了”,这种考证之法,本身就是一种荒唐。假如以此法去考证古老的“河水”与“江水”,现代的中国地图上同样也无其名,是否也要由此而断言古代的“河水”和“江水”也干涸或漫涣了呢?古涿水不仅依旧流在涿鹿和怀来县的大地上,其流向也仍如《水经注》所记,只不过如今的河流上多了“古城”、“果园”两座水库罢了。  
    所以,论山,涿鹿山从古至今就在涿鹿大地上高耸;论水,涿水从古至今就在涿鹿、怀来的土地上流淌;按史料,黄帝战蚩尤的史事发生地,从古至今都记在涿鹿,而无一处记载在涿县;考遗址、遗迹,轩辕之丘,蚩尤城、蚩尤泉、阪泉、黄帝泉、桥山等都在涿鹿而不在涿县。故,涿县非为“涿鹿”,也不是什么“涿鹿之野”。 
    也有说古涿鹿即今宣化地的,李一氓同志可为此说之代表。他在《试释汉族》一文中说:“黄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地在今河北宣化”。此亦为误,造成此误的原因有二:一是对张晏之语的理解问题,二是对上谷郡郡址所在的确定问题,两者又有着因果联系。张晏说:“涿鹿在上谷”。此是言涿鹿一地在上谷郡,即上谷郡之辖地。非为在上谷郡郡址所在处。古上谷郡郡址在沮阳,“沮阳”者,即沮水之阳。沮水,至武则天时迁妫州治所于清夷军城(即旧怀来城)后,又以州名称水为“妫水”,是水即今官厅水库东的水流。沮阳城遗址在今官厅水库东南,官厅大坝东北的官厅湖边,当地人呼此遗址为“大古城”;宣化,古为上谷郡辖地,汉代尚无县治,为广宁县辖地。至唐代始置县,称文德,治所在今宣化。金改称宣德县,元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因地震改名顺宁,明置为宣府卫,朱元璋分封诸子中,封朱橞为“谷王”,邑宣府。“谷王”一称,盖取古上谷郡地域名称,意为上谷之王。因此清代又在宣化府的大街上建起了一座“古上谷郡”的牌坊。宣化,古为上谷郡之辖地,建此牌坊以示谷王所邑处为古上谷郡地,无甚大错。但是,由于战争上的原因,宣府越来对于保卫京师有着重要的军事意义,明设总兵官到此坐镇,清代又置为府,称宣化府。相反,由于有宣化渐起了代替了古上谷郡的门户作用,不仅古上谷郡郡治原城沮阳因城废而名声不著,就连曾置为州治所在的旧怀来城,也逐步降为县级治所,终为宣化府的辖地了。于是,后来的好多人便依宣化城的建筑规模,军事、政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总兵、总督、知府衙门的所在,据之以大街上“古上谷郡”的清代牌坊,便以为宣化即是古上谷郡的郡治所在地了。即使是张家口地区的一些文人们也以为如此,还有人写《上谷春浓》为题的文章,实写今宣化县之事,以言古上谷郡如何如何,发表在《长城文艺》杂志上,发行于国内外。李一氓依张晏“涿鹿在上谷”之语,理解为上谷郡治所所在地即为古涿鹿,又据人们的错误宣传和错误文章,认为今河北宣化即是古上谷郡治所所在地,于是便产生了“黄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地在今河北宣化”的错误说法。  
    上谷郡,为战国时期的燕国所置,下辖36县。秦沿旧制,上谷为天下36郡之一。直到西汉时,其变动也不大。只是,其时的县份已合并,改置为15。计有:沮阳、泉上、且居、涿鹿、潘,茹、下落、雊瞀,夷舆、居庸,军都、昌平、女祁,宁,广宁。大体上相当于今张家口以南,怀安、阳原、小五台山以东,赤城、延庆以及北京市昌平以西,涞源以北的地域。因此,说古涿鹿在上谷郡地域内,正确;但说今宣化就是古涿鹿,即错。 
    至于现在通行的说法:古涿鹿或涿鹿之野“即今河北涿鹿县”,当然不能算做错误的说法,但严格地说,也是一种不够确切的说法。这是因为:  
     涿鹿,若指为古县地,它并不等于今天的涿鹿县地域。古涿鹿县,为西汉始置,唐贞观八年改称矾山县,元至顺四年(同年十月改元为元统元年)废除。其所辖地域一直变动不大,大体上相当于今涿鹿县的桑干河以南,赵家蓬区河东乡以北,黑山寺,卧佛寺乡以东,怀来县桑园、官厅以西的地域。这片古涿鹿县地域位于今涿鹿县地的东南,地域面积大约为今涿鹿县地域的1/4多一点;而今天的涿鹿县,是汉代下落县的全部、潘县全部、涿鹿县地十之七八,雊瞀县和茹县的一半地域相加。所以,古涿鹿县地在今涿鹿县、怀来县地域之内,但并不等于今天的涿鹿县。 
    涿鹿,若指为历史上的古城名,它根本就不是今天的涿鹿城。古涿鹿城,其遗址在今涿鹿县城东南30多公里的矾山镇三堡村北。初为有熊国都“青丘”,后以轩辕黄帝所居,称为“轩辕之丘”。约在夏商之际依山名称竹鹿,春秋之际曾以“竹鹿”二字之音,分别被记之以浊鹿、独鹿、蜀禄、独漉等不同名称。战国后期始统一到涿鹿二字上来,西汉始置县,南北朝时其城即毁;今涿鹿城因处桑干河、洋河汇合处,古为沼泽地带,因而建城晚。汉代始置县,称下落,王莽更名下忠,三国魏时称广宁,北齐曰北燕,唐长安时名永兴,后唐为新州,石敬瑭送予契丹后改名奉圣,元更名保安,1914年恢复使用古涿鹿县的名称,依县治所在称涿鹿。 
    涿鹿,若指以黄帝战蚩尤的古战场,应称“涿鹿之野”为宜。因其地域又小于古涿鹿县地,大致相当于今矾山镇三堡、五堡以东的平野之地,即今人所称的矾山川;在三堡,上七旗村以西,涿鹿山以北的丘陵地带,则是古战场“阪泉之野”。  
    涿鹿二字如指以山名,则是今矾山镇,黑山寺以南,太平堡、卧佛寺以北的一座山,其南为班古寺山(疑其古名为“盘古氏山”),班古寺山以南为东西灵山。这些山俱为太行山北脉余支。
今天的怀来县,是汉上谷郡的沮阳,泉上、且居三县地。其中,沮阳县地大体为今官厅水库以南部分;泉上即今之沙城镇,其县地大致相当于官厅水库以北、长安岭以南、东八里以东的地域;而怀来县杏岭堡以西,洋河以东、东八里以北,包括今张家日市的下花园区,是汉代且居县地。只有今怀来县官厅以西的李官营、孙庄子两个乡,为古涿鹿县地。除蚩尤墓在二堡村南,八卦村传为黄帝战蚩尤时布阵遗址外,其余黄帝战蚩尤、战炎帝,所居、所葬、合符之处及遗址、遗迹,俱在今涿鹿县境内。故,说古涿鹿即今怀来县,同样也是不正确的。 
    说明:这是远在涿鹿开发黄帝城之前,黄帝城遗址也不被涿鹿官方所认识和保护之前的年代,老朽与涿县文化馆的王畅(后调到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论战时写的文章,曾收入1980年代所写的《轩辕黄帝史迹之迹》一书中。
相关新闻
    涿鹿自媒体平台 涿鹿资讯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6~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04217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