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思齐:日本是如何一步步吃掉朝鲜的?

2017-04-25 13:13:48 来源:凤凰网


董思齐:台湾大学政治学博士、台湾师大东亚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朝鲜半岛问题肇始于日本扩张

十九世纪末,在重商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发展之下,原被称为“隐士之国”(hermit kingdom)的朝鲜被列强突破锁国政策,半推半就下迈向现代民族国家之林。而朝鲜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最关键事件自是“甲午战争”(韩国学者多将称之为“清日战争”),此亦为《马关条约》(日本韩国称为“下关条约”)签订之背景。引发清日战争的导火线是“东学农民军之蜂起运动”(东学党事变),在东学农民军蜂起与清日战争的背景之下,朝鲜亲日政府(稳渐开化派)出现并提出模仿日本明治维新的“甲午更张”(甲午改革),而在日本战胜清朝之后,依照《马关条约》第一条的规定,朝鲜王朝脱离向清朝的封贡体制进而迈向独立之路。虽然因为俄罗斯的介入使得日本无法直接将朝鲜保护国化,不过依附在日本帝国之下独立的大韩帝国,最终仍难逃成为殖民地之命运。而在距今七十年前二次大战结束之后,韩半岛沿北纬38度分别被美、苏所托管,进而分别成立大韩民国与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这使得韩半岛上出现了两个“分断国家”。

日本“西进行动”得到英美支持

回顾历史,十九世纪最后的三十年间,朝鲜王朝面临了许多新国际环境变化。特别是围绕在其周围的大国(包括日本、俄帝、清朝以及英国和美国),因各自利益计算,对于朝鲜的将来有着不同的打算。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透过南进的“海洋政策”与北进的“大陆政策”,积极地准备向外进行扩张。相较于南进在海上可能会遭遇当时海上强权英国的反对,透过朝鲜进入满洲的这条路线虽然也会遭遇到帝俄与清朝的反抗,但由于地理位置上朝鲜半岛与日本较近,并且是日本向大陆扩张的重要据点,因此日本一直积极地介入朝鲜内政。而帝俄则是在意图向西扩展的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败于英国、法国与土耳其的联军之后,为了取得东方的“不冻港”,积极地朝着“东进南下”发展,并且对满洲与朝鲜有着高度的兴趣。相较于日本和帝俄希望朝鲜能独立于中华帝国之外,清朝则是为了保持最后一个藩属国,同时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全,因此采取了牵制与干涉的“保朝政策”。与此同时,地理上并不属于东亚,但却希望在亚洲拥有影响力的美国和英国,则在利益计算之下并不反对日本的“大陆政策”。其中,美国为了开放中国东北与朝鲜市场选择与日本合作,英国则为了阻止帝俄南下的可能,因此容许日本的西进行动。

甲午战争宣战后朝鲜即与日本结盟

在此国际情势之下,1893年所爆发的东学农民运动成为引爆清日战争的导火线。东学农民军蜂起之后朝鲜官军接连败北,虽然朝鲜方面惧怕日本借机派兵,但为平乱仍决定照会清朝乞援派兵。在袁世凯建议之下,李鸿章同意出兵之请求,同时并依“天津条约”之约定知会日本政府清国出兵之事。但日本在朝鲜向清朝发出出兵照会前,即以“保护史馆、侨民”为由派兵前往朝鲜。面对日本的出兵,清朝希望透过英国或俄国的对日调停,平息与日本在朝鲜的利益纠纷。在斡旋失败的同时,日本开始着手干预朝鲜内政,并促成“甲午更张”的内政改革。清、日谈判与透过列强斡旋的失败,导致1894年8月1日清日两国同日发布宣战文告,开启甲午战争的序幕。在清日两国宣战之后,日本控制下的朝鲜“军国机务处”则发布第一号“从今以后,国内外公私文牒,书开国纪年事”与第二号“与清国改正条,复派送特命全权大臣于列国事”之议案,宣告废弃与清朝的宗属关系与一切章程。朝鲜接着于同年的8月26日和日本订定了同盟条约。随着清朝于陆路的平壤会战以及在丰岛与黄海两次海战的失利,拥有北洋海军的清国已不再是日本的对手,而朝廷中主和派的声音亦逐渐压过主战派。

1895年二月间,日本政府接受清国政府的和谈请求,并在日本的下关(马关)签订条约,主要内容包括:1.承认朝鲜独立;2.割让辽东半岛与台湾;3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约3亿日円)。虽然最终在俄、德、法的干涉之下日本政府宣布放弃辽东半岛,但甲午战争之后由清、日两国所签订的这个条约,不但改变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秩序,也决定日后台湾和朝鲜的命运。

以“独立”于清朝之外所成立的大韩帝国,不久即在“日韩和邦”之议下,沦为日本帝国的殖民地。若从1894年以后十年间朝鲜半岛的情势来看,日本在帝国主义的扩张过程中与当时海上霸权国家英国和崛起中的美国合作,先是打败未完全现代化改革的清朝,继而击败帝俄之挑战,成为独霸亚洲的新兴强权。

日本在朝鲜进行“甲午更张”的制度改革

而“清日战争”的结果,对于日本、清朝以及朝鲜日后的发展都有极其重大的影响,亦是决定这些国家现代化方向的历史性战役。首先,对日本来说,虽因俄德法三国干涉之故而无法获得辽东半岛,但是由于获得台湾这个殖民地,使得日本成为亚洲带头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自清朝获得的赔偿为基础,加速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与军备扩张。其次,对清朝来说清朝不仅失去了传统一贯对朝鲜的宗主权,还成为列强之间炽热的帝国主义竞相分割的对象,并且不论是对内或是对外来说,都遭遇封建王朝崩溃的危机。最后,对作为引发这场战争借口的朝鲜来说,战争之中差点成为日本保护国的朝鲜王国,除进行了所谓的“甲午更张”的空前制度改革之外,还经历了日军占领景福宫、东学义兵的败北、闵妃被弒害等壬辰倭乱以来最大的的民族灾难。(한국사편찬위원회(2013)『한국사40:청일전쟁과 갑오개혁(韓國史40:清日戰爭與甲午改革)』. P11.)

虽然,在甲午战争过程之中,朝鲜的亲日派政府开始进行“甲午更张”,并且废弃了与清朝所签订的“通商贸易章程”,因此在战后得以脱离了对清朝的封贡体制。但实际上,日本继承了清朝对韩国的支配权。从体制变迁的角度来观察,“甲午更张”的改革方向,不论是中央官制以或社会改革上,都带领朝鲜朝向近代民族国家做准备,而其最终也引导李氏朝鲜走向“大韩帝国”的开国纪元。

美日密约承认日本吞并朝鲜

不过,由于甲午改革是在日本干涉之下所进行,因此最终不但无法让朝鲜完成近代民族国家的转换反而招致殖民侵略的恶果。而日本帝国一方面加速对大韩帝国的支配与统治,另一方面则与俄罗斯和美国展开外交交涉以巩固其外交利益。在周边大国外交的影响之下,使得朝鲜缺乏独立自主性,无法决定韩半岛之命运。因此“清日战争”的爆发与《马关条约》的制定,以至于在列强托管之下所造成的分裂状态,为韩民族带来以下几点必须思考之课题:(하정열(2014)“청일전쟁과 한반도: 역사적 교훈에서 찾는 한국의 외교.안보. (清日戰爭與韓半島:從歷史教訓中尋找韓國的外交與安保)” )

1. 韩半岛因为地缘政治之故,四周环绕着大国,因而易成为周边大国利益冲突之地,未来仍旧有很高的可能性会在此地引发冲突;

2. 任何与韩半岛的和平还有和平统一等相关之问题,作为主角的韩国必须要有和主动与主导角色的意志相符之能力,才有可能解决相关的问题;

3. 过去的朝鲜因为没有实力,必须依靠外力来解决韩半岛上的问题。因此,不论是清日战争亦或是之后的韩战,我们都可以见到战争爆发与韩国的意志无关,而是因为列强的冲突才使得韩半岛成为战场。是以韩国必需要建立富强与可以自卫的国家;

4. 一般来说,国内政治有所失误之处只要立即改正即可,但是外交安保战略若失败的话则往往无法挽救。举例来说日本在1894年的清日战争与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获得胜利,美国方面透过“桂太郎-塔夫脱密约”(Taft-Katsura Agreement)承认日本的朝鲜合邦之议。所谓朝鲜的这个国家以及朝鲜人的国际地位,成为强国的牺牲品。当时高宗以及大院君还有闵妃势力,不仅在内政的富国强兵上遭遇失败,在国际政治上也因不熟稔国际社会潮流,因此在外交上完全遭致失败,最终导致失去了国家。因此,韩国必须制定出合乎现实的安保战略,并且在该框架之中进行外交行动;

5. 因为外交安保战略与国运息息相关,因此作为与周边国家相较之下较为弱小的国家,韩国必须重视在不与他国冲突之下而能获利的外交安保战略。

由于韩半岛的地理位置介于中国、日本以及俄罗斯之间,又是大陆与海洋的交会之地,加上美国对于亚洲政策的关心,甲午战争一百二十年后的韩半岛仍旧是东亚权力平衡的重要战略据点。而上述几点对韩国从中吸得的历史教训,也足以作为台湾思考的依据。同为区域中的中型政治体,台湾有必要取法韩国教训,思考如何设定弹性与务实的对外经贸与外交战术。如此方能在大国外交中,寻找出永续发展的空间与持续前进的道路。


相关新闻
    涿鹿自媒体平台 涿鹿资讯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6~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04217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